露天錳鐵礦山探礦權(包辦采礦證)轉讓或合作
湖南省內縣級重點招商項目。探礦權面積10.74平方公里。包辦采礦證
截止2010年1月份,本錳礦區共計施工鉆孔48個,洛陽鏟32個,詳情見《地質點 選礦試驗及鉆孔一覽表》; 錳礦石儲量分下圖三個區塊進行估算。累計探明333-332級別風化淋濾型錳礦石87.7萬噸,堆積型錳礦石16.39萬噸。
本勘查區位于華南準地臺的桂湘贛褶皺帶中。大地構造發展演化中至少經歷了晚奧陶世之后、早泥盆世之前的加里東運動;早三疊世與晚三疊世之間的印支運 動;侏羅紀與白堊紀之間的燕山運動等幾次強烈的褶皺運動。加里東運動是本區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使震旦紀至奧陶紀的地層強烈褶皺,并伴隨有較廣泛的區域變 質作用,在西部越城嶺伴隨有大規模的巖漿活動。加里東運動后,在西北紫云山、牛頭山及東南的紫金山、陽明山地區形成兩列北東向的隆起帶,在二者之間的祁 陽、零陵、東安地區則形成一凹陷帶。
泥盆紀時,本區沉入海水之下接受沉積,北東—南西向的隆起帶與凹陷帶對沉積巖相和厚度的變化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至早三疊世沉積了淺海碳酸鹽相及碎 屑巖相的沉積物,并形成了錳、煤等礦產。印支運動使區域地層發生褶皺,燕山運動以后,本區全部上升為陸,在凹陷地區內形成了陸相盆地,沉積了白堊系的紅色 陸相的礫、砂、粉砂質及鈣質沉積物。白堊紀后的地殼運動對本區的各項構造運動均有影響,基本奠定了本區現代地形的基礎。
本區處于祁陽凹陷盆地中西部,北西—南東向的隆起帶為錳礦的形成提供了物質來源,濱海至淺海相的環境為錳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二疊紀當沖期,沉 積了由硅質巖、泥質硅質巖、鐵錳質硅質巖、錳礦、泥質灰巖、頁巖等組成的巖性組合,有利于錳礦的富集與成礦,形成了由地質工作者命名的“當沖式”錳礦。
綜上所述,本區北西~南東向的兩列隆起帶為錳礦的形成提供了物質來源,濱海至淺海相的環境有利于錳礦的形成,礦區含錳巖系層位穩定,礦層延伸達 2.5公里以上。以上說明,錳礦物質來源、沉積盆地、濱海至淺海環境、含錳巖系等均在本區具有良好的區域成礦條件和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
2.2 礦區地質
2.2.1 地層
區內出露的地層有古生界石炭系下統大塘階及上統胡天群二疊系下統棲霞組,當沖組及上統龍潭組和第四系(見附圖1).現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石炭系下統大塘階石蹬子組(C1d1):厚度>50m,由灰-深灰色中厚層狀灰巖泥質灰巖組成;
(2)大塘階測水組(C1d2):厚10-100m,為灰黃色砂質頁巖、砂質夾炭質頁巖組成;
(3)大塘階梓門橋組(C1d3):厚120-150m,由黃色厚層狀灰巖、白云質灰巖組成;
(4)石炭系中上統壺天群(C2+3ht):厚度30-110m,分上.下兩部分.下部分乳白色,肉紅色巨厚層狀細至中粗粒結晶白云巖,風化面呈灰黑色,具刀砍紋,溶蝕溝發育.上部為灰白色、白色厚層狀為灰巖、白云質灰巖。
(5)二疊系下統棲霞組(P1q):下部為灰黑色、深灰色厚層狀炭質灰巖或白云質灰巖,致密快狀構造,細粒結構,常含炭質結核和瀝青結核。中部為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層狀灰巖,夾炭質灰巖及燧石層4-6層,燧石層單層厚5-25cm。上部為黑色炭質頁巖夾深灰色透鏡狀灰巖
(6)二疊系下統當沖組(P1d):該組為風化淋濾型氧化錳礦床的賦存層位。按其巖性可分如下三個巖性段:
第一段:下部為灰色硅質巖、灰色硅質頁巖,夾紫灰色硅質頁巖,風化面呈鋸齒狀。上部為淺灰色薄層狀硅質巖,單層厚2-5cm,致密塊狀,細粒微晶結構,局部見星點狀的黃鐵礦分布,節理發育,厚度22-24m。
第二段:下部為灰色、灰褐色、灰黑色中厚層狀含錳硅質灰巖,致密塊狀構造,細粒結構,鏡下可見鮞狀結構,主要礦物成份為方解石和石英,局部含泥質、 錳土礦和褐鐵礦。厚度50-90m。中部為青灰色、灰色中厚層狀錳質灰巖夾硅質巖。上部為灰色、灰黑色薄至中厚層狀含錳硅質灰巖夾含錳頁巖,近地表處局部 錳質風化富集為松軟錳礦或片狀猛礦。含錳硅質灰巖中石英呈隱晶-微晶粒狀,包裹在粘土和錳質物中,軟錳礦、錳土礦,呈隱晶質散染狀分布,局部軟錳礦呈微 晶、泥質、粘土質為褐色,土狀、云霧狀分布。
第三段:為含錳巖段,是錳礦床的主要礦源巖段。厚度13-35m。底部為中厚層狀黃色泥巖夾黃色頁巖,或炭質泥巖夾黃色頁巖,或白云狀灰、紫、黃褐 色含錳硅質灰巖。局部夾數層單層厚約4cm的灰色泥質硅質巖,該層含較多的針狀、彎月狀生物碎屑,厚3-5m。下部為灰黑色、棕黑色薄至中厚層狀含錳灰 巖,夾含錳頁巖或含錳泥巖,地表經風化、淋濾富集為松軟錳礦。厚3-9m。中部為黃色,黃褐色含錳頁巖。夾薄層狀菱錳礦及含錳灰巖,經風化、淋濾富集為片 狀錳礦及松軟猛礦。厚約3-8m。上部為和色炭質頁巖或炭質泥巖夾黃色頁巖,地表常氧化,富集為松軟錳礦和片狀錳礦?厚約3-9m。
頂部為灰色硅質頁巖、硅質巖,局部夾炭質頁巖,厚0-3m。
(7)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21)
第一段:巖性為灰、灰褐、磚紅色薄層新狀砂巖、粉砂巖、頁巖、炭質 頁巖互層。主要礦物為粘土礦物、石英、有機物和炭質。普遍含球狀、餅狀同生泥質、硅質、鈣質、和鐵錳質結核,結核為實心,且具同心環狀構造,結核大小不 一,大者長軸達20cm,小者僅數毫米,局部見-3cm厚的硅質灰巖透鏡狀,厚70cm。
第二段:下部為雜色砂巖、硅質頁巖與頁巖互層。常見球狀泥質、硅質結核。上部為黃、灰綠色頁巖與黃褐、紫紅色細砂巖、粉沙巖互層。砂巖為薄至中厚層 狀構造。細粒、粉砂結構,主要礦物成份為石英,含少量白云母、膠結物為泥、鐵質。頂部為黑色薄層狀炭質頁巖夾灰色頁巖,厚110m(見地形地質圖)。
(8)第四系:主要為殘、坡積層,次為沖積層。由灰、灰褐、磚紅色粘土、亞粘土、硅質灰巖、頁巖和硅質頁巖碎屑組成。厚約2-5m。
2.2.2 構造
區域構造位于祁陽“山”字型構造前弧北翼,處于北西-南東向的白露塘向斜北東翼。白露塘向斜為北40°~45°西,核部出露下三迭統張家坪組,兩翼為下二迭統、石炭系,一般東翼傾角較陡,西翼傾角較緩。地層產狀一般41°~53°∠210°~230°。
區域斷裂構造主要為都塘斷裂,斷裂走向似“S”型,斷裂性質不明,出露長度達20km。
普查區內發育一組北西向次級斷裂(F1、F2、F3),斷層對礦體的破壞不是很大。
F1:見于礦區西部,區內出露長度約3800m,傾向北東,性質不明,南西盤出露地層為梓門橋組灰巖,北東盤出露地層為當沖組和龍潭組。兩盤地層均向南西傾,產狀變化不大。
F2:位于礦區中部,區內出露長度約2900m,斷層性質不明。南東端被第四系覆蓋。
礦區內構造復雜程度為中等類型。
2.2.3 礦體特征
(1)礦體賦存情況及圍巖特征
本區錳礦床按其成因,可分為風化淋濾型和堆積型兩個類型。
風化淋濾型:由于氧化深度較小,僅為3~5m,且連續性較差,礦體形態復雜,變化大,在礦區內分布面積小,開采價值較小。
礦體產于二疊系下統當沖組第三段原生碳酸錳礦或含錳灰巖及含錳泥巖的氧化帶中,空間形態為層狀、脈狀、長條狀、蛇狀分布,礦體嚴格受當沖組第三段的 含錳礦源層控制,地層走向南東-北西,傾向南西,傾角一般40°-45°,東側圍巖為當沖組第三段的含錳泥巖或第二段的含錳硅質巖。西側圍巖為當沖組第三 段含錳泥巖或龍潭組頁巖夾粉砂巖,底板圍巖為當沖組第三段含錳灰巖和含錳泥巖,礦體底板及兩側圍巖為斜交漸變接觸關系。
堆積型:主要為鐵錳礦石經風化、搬運后堆積于紅壤中,礦體分布于向斜盆地兩翼之丘陵地帶小山丘上,受地貌形態控制,呈北西向斷續展布。礦體賦存的層 位主要為第四系殘坡積粘土層,一般1層。礦層由塊狀礦石和紅壤、硅質巖碎塊混雜組成,礦體底板多為當沖組硅質巖。礦體規模受地形控制。
礦體連續性差,規模小,形態較復雜。一般200~350m,寬度一般50~100m,一般厚度約1~3m,埋深1~6m,含礦量一般 210~330kg/m3,最高為330.0kg/m3,最低為152.8 kg/m3,平均含礦量約280kg/m3。Mn品位最低是10.71%,最高達48.96%。
礦體形態主要呈似層狀、透鏡狀,不規則次之。礦體沿厚度方向未出現夾石和分支現象。
(2)礦石礦物組分
氧化錳礦石主要為鐵錳礦石,礦石物質成分為:有用礦物主要有軟錳礦、硬錳礦、黑錳礦、褐鐵礦;脈石礦物有石英、石髓、絹云母、方解石。
礦石結構為隱晶狀結構、自形半自形晶結構、粒狀結構和球狀結構。礦石構造為團塊狀、網格狀、豆狀、結核狀構造。
(3)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主要有土狀隱晶、粉晶微細粒結構、膠代殘余結構、膠代結構、生物碎屑結構、膠鮞狀結構和砂狀-粉砂狀泥質結構。
構造有層狀、微層-條帶波紋狀構造、斑雜狀構造、浸染狀構造、交錯網脈狀構造、多孔峰窩狀構造、土狀-粉末狀構造和膠狀-變膠狀構造。
(4)礦體的氧化深度及埋藏深度
㈠ 礦體氧化深度:推測礦體氧化深度一般3~5m ,其氧化界面大致平行于表面,呈波狀。
㈡ 礦體埋藏深度:據地表探礦工程揭露,其埋藏深度一般小于5m,部分地段礦體出露。
(5)資源量預測
由于勘查工作投入的工作量有限,且堆積型錳礦受地形條件控制,形態較復雜,礦體被沖溝分割成孤島狀,礦體邊界暫無法圈定,故目前暫無法估算資源儲量。
五、下一步工作部署
為了進一步查清礦體在走向和傾向上的連續性、礦體厚度及品位的變化情況以及是否有原生碳酸錳礦的存在,礦山范圍內需進一步進行探礦工作。
本次普查工作部署原則: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稀到密。下一步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1、地質測量:根據上年度1:10000地質圖的修測結果,在礦化體出露的地段有必要開展1:2000的?質測量。
2、在探礦權范圍內繼續加強找礦工作,根據地形條件及礦體走向布置適量輕型山地工程以揭露礦體厚度、含礦率和了解礦石質量。
3、采用地面調查和礦山類比相結合的手段,基本了解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4、在地表工作的基礎上,根據礦床復雜程度,合理布置山地工程,以探求122b+333資源儲量。
詳細資料請聯系招商專員。
招商電話:朱先生 151 1612 0838
- 上一篇:沒有上一篇了
- 下一篇:河南省鉛礦、石英礦等5宗探礦權出讓